临湘浮标门户网
浮标文化
当前位置-浮标文化-   “名门之秀”浮标的由来
“名门之秀”浮标的由来
来源:本站 作者:本站编辑 更新时间:2019-07-24 点击数:
        “名门之秀”浮标的由来
    相传“名门之秀”浮标与宋代伟大词人李清照有一段传奇的故事哩。
    李清照出生于北宋时期,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。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,进士出身,苏轼的学生,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;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,很有文学修养。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,耳濡目染,家学熏陶,加之聪慧颖悟,才华过人,所以“自少年便有诗名,才力华赡,逼近前辈。”李清照18岁时,与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完婚,夫妻共同致力于书画、金石收集整理。赵明诚赞誉其妻:“清丽其词,端庄其品,归去来兮,真堪借隐”。李清照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,“独树一帜,自名一家”,“词压江南、文盖塞北”,“活泼秀丽,语新意隽”。“昨夜雨疏风骤,浓睡不消残酒,试问卷帘人,却道海棠依旧。知否,知否,应是绿肥红瘦。”“宠柳娇花”,“燕航莺吭”,“帘卷西风,人比黄花瘦。”“翻花自飘零水自流,一种相思两闲愁。”这些脍炙人口的佳句,成就了李清照在古典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,堪称天才女作家,大有名门之秀的风范。
    李清照生活在优裕的士大夫家庭,生活却非常俭朴,但她酷爱收藏古书,并立下:“穷退方绝域,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,”藏书相当丰富。为求得一本好书,她顶笠披囊,循城远觅,更不惜“脱衣市易。”夫妻生活虽然清贫,但安静和谐,高雅有趣,充满幸福与欢乐。
    有一年冬天,李清照冒雪到郊外“寻找”诗句。她正站在雪中沉思,忽然背后有人喊她,回头一看,只见一位花白胡须的老人,头戴斗签,身披囊衣,站在她的背后。李清照连忙问:“老人家,您有什么事呀?”
    那老汉没有回答她的问话,却反问道:“你一个人站在这里,是迷路了吗?”
    李清照含笑摇了摇头,那老人又问:“心中有什么忧伤?”
    李清照又摇了摇头。
    老人把她上上下下打量一番,点了点头说:“那么,这样东西你一定喜欢了!”说着,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包裹递给李清照。李清照疑惑地接过来,只见是一个蓝布包儿。打开蓝布包,里面一个红布包,再打开红布包,又是一个黄布包,黄布包里面包了一本书。李清照一看书名,顿时眼前一亮,这本书她不知盼了多少年啊!
        “大伯,这书……”李清照激动地问。
        “这是我家祖传三代的‘宝书’”。老人微笑着说。“我家祖辈都是读书的,唉,就我没有习文,留在家里也无用,我想另给它找个主人。你要是喜欢,就收下吧!”
    李清照非常高兴,立即领老人回到家中。她一边斟茶,一边说:“大伯,这书太好了,您就出个价吧!”老人望着李清照屋里一排排的书,感到很满意。“看来,你是这本书最适合的主人啦,我半卖半送,你给五十两银子吧!”
    李清照谢过老人,回身取钱。当她打开装钱的匣子时,一下子愣住了:丈夫赵明诚已经有两个月没有寄钱回来了,这本书拿什么买呢?她回到客厅对老人说:“大伯,外面雪大路滑,我给您收拾个房间,您先住一夜,明天给你钱,好吗?”老人沉吟了一会,就住下了。
    安排好老人,李清照回到卧室,打开首饰盒,可里面找不到一件珍贵的首饰;再打开衣箱,也没有一件值钱的衣服。怎么办呢,她皱着眉头,在屋里转来转去,一下子看到了挂在墙上的“七星宝剑”。这是她结婚时,父亲送的。据说,剑悬在卧室里可以避邪。她拿下来,看了看剑想:只有用这把剑换钱了。
    第二天,她带着剑来到当铺,可当铺早已倒闭,她只得回来,请老人再留一天。
    第三天,正巧逢集,李清照到集市上卖剑。可眼下正值严冬,本来赶集的人就少,肯花钱买剑的人就更少了。她等了一天,也没有卖出去,无奈只好回家,再求老人宽住一天。
    第四天,李清照天没亮就起床了,她一口气跑到十里外的卧牛岗。这里每天早晨都有人来练武术。李清照带着宝剑来到卧牛岗以后,看到一位姑娘在练拳。她上前问道:“小妹妹,你喜欢这把剑吗?”姑娘接过来看,“好剑,好剑!”她一边称赞,一边试着舞了一个剑花,笑着问:“这剑要卖多少钱?”
    李清照诚恳地说:“我要买本书,需要五十两银子……”姑娘很机灵,一口答应给五十两银子。接着她为难地说:“我父亲不在家,要等他回来才能给你钱。”
    李清照见她捧着剑爱不释手,样子十分诚实。一下子想起了自己买书的心情,就同意了过后给钱,把地址留给姑娘后,她了却一件心事似的,舒了一口气,高高兴兴地回了家。
    那卖书老人见李清照过了三天,还没给他书钱,这天早上起床后,他带着书走了。李清照回来后听说老人走了,急得差一点哭出来,一夜都冒睡着。天快亮时,才蒙蒙胧胧地睡去。睡梦中一位美丽的姑娘,笑吟吟地送来一个蓝布包。她打开一看,里面正包着自己盼望已久的“宝书”。她一阵激动,一下子把书悟到胸上,这一悟,自己惊醒了,睁开眼一看,啊!手中果真有本书。她又惊又喜,这书怎么飞来的呢?
    原来,昨天买剑的姑娘,正是那卖书老人的女儿。老人回到家里以后,女儿把买剑的经过告诉他。老人又问清楚卖剑人的长相,住址,便明白了一切。立即让女儿把书送来了。姑娘来时,见李清照正在睡觉,就把书悄悄地放在她身边走了。
    后来相传,李清照得到的这本“宝书”,就是传世孤本《垂钓之六法》。李清照步入暮年后,潜心研究垂钓的方法,并按照书中的秘传,尝试地制作了一些垂钓工具。特别是用芦苇做成的浮漂,解决了垂钓中的一些难题。故此,李清照制作的芦苇浮漂,人们叫做“名门之秀”浮漂,在宋代文人墨客中广为习用。从而,使垂钧成为社会名流垂钓竞技,陶冶情操,休闲养性,交朋结友的社交活动。
    诗曰:名门望族一枝花,青秀玉立显奇葩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百辗千回得奇书,精研《垂钓之六法》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竿线钩饵坠和漂,承上启下“漂”为佳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巾相岂肯让须眉,“名门之秀”耀中华。